紅燈停、綠燈行,雖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交通規則,但台灣110年仍然有150件交通事故是因為用路人未依號誌管制行駛而引起的,因此大家在行經路口時,應預設橫向車道可能會有『闖紅燈』的車輛或『號誌故障』的情況發生,進而執行預作停車的動作,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發生憾事。
預作停車是基本的防衛動作,也就是將右腳踏至煞車踏板上以產生些微的煞車力,當發生危急狀況時可以讓駕駛人有時間反應並產生足夠的煞車力讓車輛及時停下。
行經綠燈路口時,雖然我們保有通行路權,但是仍建議應將右腳移至煞車踏板上執行預作停車的準備,並以能安全停車的速度、確認左右狀況後再通過,這樣遇到闖紅燈車輛時才能及時做出反應,停下車輛避免事故的發生。
行經紅燈路口時,建議可提早放鬆油門並適當減速,讓後方能意識到前車已經減速,以避免後車不注意而追撞;停等紅燈時,建議可與前車保持約半個車身以上的距離,預留車距將可預防後方車輛的意外追撞。
行經黃燈路口時,千萬不要開快車搶黃燈,因為搶黃燈的駕駛人通常右腳是在油門上以加速行駛,這樣很難執行預作停車的動作,若此時有車輛切入,駕駛人也不易閃避而與汽車發生碰撞。
當然不只經過紅綠燈路口時需要這麼做,當經過有號誌或無號誌路口、菜市場、學校、公園等地方時,我們都要預想可能會有汽車、機車、腳踏車、老人、小孩無預警地衝出,在這些地方都應執行預作停車的動作,竟可能的避免意外發生。
你知道很多汽車事故都是因為車輛A柱擋住駕駛視線而發生的嗎?的確汽車A柱存在駕駛盲點而容易讓駕駛產生疏忽,像是左轉車輛就很常因為A柱遮擋住斑馬線的行人而撞上,因此,當你行駛路口準備左轉時,應養成適當擺頭及望向前方的習慣,進而確保A柱前方的區域淨空。
當汽車高速經過積水的路面時,由於車速過快、輪胎胎紋太淺,積水無法順著輪胎紋路排開,使輪胎與地面產生空隙、失去抓地力而產生的漂移(漂滑)現象,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水漂效應。水漂效應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情況,常見的有全車水漂、單側水漂、彎道水漂等三種型態,一但發生水漂就可能使車輛失去控制而發生意外,所以遇到雨天或積水路段時,減速慢行是避免意外發生的不二法門。
當發生水漂效應時,請記得三要領『鬆油門』、『握緊方向盤』、『不要急踩煞車』,等汽車駛離積水路面後再行減速,這樣可以避免車輛失控而造成危險。
防禦性駕駛觀念真的很重要,不管你是老司機、新手駕駛,學會防禦性駕駛觀念、預判觀念,絕對能大大提升你的用車安全!
對於防禦性駕駛觀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汽車安全入口網』了解唷。